德技并修,匠心铸魂——航旅学院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作者:航空与旅游学院 时间:2025-04-11 点击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航空与旅游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引导教师提升师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专业教师团队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熔铸初心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文化传承、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德技融合
一、实施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院旅游服务专业作为培养旅游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落实这一任务的有效手段,旨在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精湛服务技能和良好创新能力的旅游服务人才。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融合·创新·实践”主题研讨
1.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实务》课程思政实践
在《导游实务》课程中,教师结合导游职业特点,设计了“导游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专题教学。通过讲解导游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意识培养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游客至上、服务第一”的职业观念。同时,通过模拟导游讲解、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导游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2.酒店管理专业《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实践
在《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酒店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标准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职业观念。同时,结合酒店服务行业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二)开展“苦练基本功·争做大先生”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能力提升系列研讨
认真吃透教材精神,突出重点难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旅游学概论》教学课时的细化安排、课程大纲细则的把握、课程教学活动安排等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强调了采用雨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以及专家进校听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老师们还强调了课程大纲的重要性。课程大纲是教学的“指南针”,统一的课程大纲和讲课节奏能够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连贯性。同时,老师们也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宝贵经验, 特别是如何运用生动的案例来增强学生对旅游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成果成效
旅游服务教研室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教学方案,扎实思政育人教学目标;依托线上学习平台,学习思政知识,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们还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经验分享会,不断的丰富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打造金牌育人团队添砖加瓦。
以2022-2023-2学期开设2门课程《经济学原理》和《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说明:
《经济学原理》立项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思政是设中以“经济爱国为思政主线。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三位一体的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各行业企业,培养具备新时代商业经营管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经验总结
高职学院旅游服务教研室课程思政的融合与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政课程研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旅游服务教研室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创新方法和实践策略。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效渗透,为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精湛服务技能和良好创新能力的旅游服务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