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托育专业教师成长:从“经验型”到“智慧型”的转型实践
作者:教师教育学院 时间:2025-09-18 点击数:
一、实施背景
当前托育行业面临“专业人才缺口大、教师实操能力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痛点,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托育专业同样存在三大瓶颈:一是新教师成长慢,近三成入职时间较短的教师缺乏托育实操经验,传统“师徒结对”模式下教案设计需数天,难以适配行业动态需求;二是教学诊断滞后,依赖教师主观观察,无法精准捕捉“婴幼儿急救实操时长”“亲子游戏互动频次”等细节,教学优化缺乏数据支撑;三是成长闭环缺失,教师反思多依赖自我总结,课堂亲和力、专业术语通俗度等维度改进无明确方向。
在此背景下,学校借鉴深信服“产学训研赛证”闭环、常州机电“数智赋能岗课赛证”等“AI+产教融合”创新思路,以AI工具为核心抓手,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型,破解师资培养痛点。
二、主要做法
(一)AI驱动教研创新:构建“新老结对+智能辅助”备课模式
参考校企资源整合逻辑,以AI补新教师经验短板,以老教师保教学质量。新教师检索《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2023版)》等政策文件,快速整合东营本地托育案例(如社区亲子活动),借助豆包、DeepSeek自动生成教案初稿,备课效率显著提升;教研会上,老教师针对“辅食制作步骤规范性”“急救流程合规性”提出修改建议,同时指导新教师优化AI检索技巧,比如精准关键词定位;结合师徒意见,新教师通过AI补充“分月龄照护案例”“家校沟通话术模板”。
(二)AI优化教学实施:打造“课前自学+课中诊断”模式
借鉴AI学情分析、情景模拟等工具应用逻辑,例如学习通AI助教,教师在学习通上传家园沟通技巧、急救动画等资源,学生提问早产儿喂养注意事项时,AI助教自动推送《早产儿营养管理专家共识》及东营市妇幼保健院合作案例,教师通过后台数据锁定教学重难点;课中利用智能体模拟“挑剔家长沟通”等场景,教师课前预演应对策略,使《家园共育》课堂互动有效性显著提升,同时AI自动采集多维度教学数据,如发现《婴幼儿伤害预防》中“呛奶急救”讲解时长不足且未覆盖关键要点,教师随即调整时长并补充实操演示。
(三)AI构建成长闭环:完善“智能督导+反思迭代”机制
参考双师评价、数据驱动反思等机制,比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AI督导”模式,学习通AI分析教师课堂录音、互动视频,生成评价报告,如某教师专业术语通俗度得分低,需将辅食营养密度转化为“宝宝一顿吃多少菜肉”这类通俗表述;教师结合报告制定改进计划,例如优化《婴幼儿早期发展》课程,增加感统训练,宝宝身体游戏等类比案例,一段时间后该指标得分明显提升。
三、成果成效
教师能力显著提升,教案设计效率大幅提高,校本资源数量明显增加,多门课程入选评百门课程质量工程建设,“双师型”教师占比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同步优化,课堂满意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学习通AI日均解答学生问题数量较多,课前预习完成率保持较高。
四、经验总结
核心经验在于坚持“AI工具+双师协同”,避免AI单打独斗——老教师把控内容准确性,AI补经验短板,同时将AI渗透“备课-授课-反思”全流程,而非单一环节。当前存在的不足是现有AI工具缺乏特殊需求婴幼儿照护等托育特色功能,部分老教师AI操作熟练度不足;下一步计划联合企业开发定制化AI助手,开展“AI基础操作-AI教研创新”分层培训,进一步完善AI赋能教师成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