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专业师资建设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师资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搭建智能教学平台、开展AI赋能课堂实践及教师技能竞赛等新路径、新模式,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与育人创新能力。学校切实将智能技术转化为师资成长的强劲助推力,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在数字赋能中精进专业水平,在教学实践里笃行育人使命,为教育质量提升筑牢师资根基。
关键词:思政;人工智能;师资建设;立德树人
一、实施背景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要求“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这一顶层设计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师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强调通过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模式创新,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数字化赋能师资建设的号召,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在提升数字素养的同时坚守育人初心。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师建设,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二、参与主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
三、做法与特色
(一)AI技术重构思政教学场景,打造沉浸式育人课堂。
在教育的创新浪潮中,AI技术正以磅礴之势赋能课堂,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在课堂教学中,AI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以往,课件内容虽丰富,但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如今,借助AI技术,学校教师能够在课件中巧妙融入动画形象讲解。这些动画形象生动有趣、形态各异,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比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动画人物可以穿越时空,将历史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极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到与动画形象的互动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二)以赛促教锤炼数字素养,推动AI+思政教师协同发展。
近年来,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人工智能+教育”国家战略,深入推进“AI+思政”融合创新,在课程建设、资源开发与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之“AI+思政”创新创意竞赛中,学院团队斩获佳绩,彰显了其在智慧思政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能力。
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理念,将AIGC技术全面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学院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AIGC工具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红色史料、生成智能叙事内容、设计交互式思政课件,不仅提升了技术应用能力,更在情感共鸣中深化了对理想信念的理解,实现了思想政治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教学比赛方面,AI赋能讲课同样大放异彩。参赛教师运用AI技术,使课件中的动画形象讲解成为亮点。通过精准的算法,动画形象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都能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为评委和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AI还能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定制专属的动画形象和讲解风格,无论是理科的抽象概念,还是文科的复杂情感,都能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
AI赋能教师比赛,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比赛质量,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让知识以更鲜活、生动的形式走进学生的世界。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搭建智能教学平台,赋能教师应用实践。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引擎,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主动拥抱技术变革,通过系统化培训掌握智能教学工具,已成为推动课程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智慧教学的重要载体,学习通平台集合了大数据分析、智能交互、资源整合等核心功能。为此,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我校思政教师开展了一场全面且深入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紧扣思政课教学痛点,构建了“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双轨体系:通过建课模块的系统指导,教师们掌握了虚拟仿真、情景模拟等数字化课程开发技巧;依托多元图谱建设(知识图谱、问题图谱、能力图谱),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借助AI助教、智能学情诊断等工具,构建起“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智慧教学闭环。此次培训聚焦于学习通建课、关键功能应用、多元图谱建设(知识图谱、问题图谱、能力图谱)以及AI功能等核心内容,旨在推动学校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专项培训,极大提高了教师们的数字化教学水平,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四)孙子文化数字化活态传承,赋能思政课文化浸润力。
近日,第十七届孙子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全国首部青少年双语动画《兵圣孙武》惊艳亮相,成为传承孙子文化的焦点。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作为主创部门,借助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师资团队,全流程深度投入,展现出高校助力地方文化传承的实力,为孙子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兵圣孙武》以“让青少年读懂孙武、爱上兵学文化”为导向,贴合青少年特点。专业师资团队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受众画像,摒弃晦涩难懂的理论,巧妙地将兵法精髓融入动画场景,运用AI可视化与互动设计技术,寓教于乐,助力青少年领悟兵学智慧。
为确保动画质量,师资团队以《孙武传略》为蓝本,运用人工智能系统精心整理近百份史料,显著提升了精准度与效率。剧本创作过程中,借助AI分析精准发现初稿问题,依托辅助创作工具反复优化十余版,成功将抽象理念转化为贴近青少年生活的生动场景,最终打造出42集精彩动画。
四、工作成效及推广价值
(一)科技赋能思政教学,数字驱动模式革新。
通过深度应用AI技术,我校思政教育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与过程化评价,推动教学从“结果导向”向“过程优化”转型。教师可基于实时学情动态调整策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一融合实践不仅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示范案例,其成功经验更可推广至其他学科,助力构建“技术-教育-人才”协同创新的育人体系,持续引领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技术赋能体验革新,沉浸学习内化于心。
通过AI实现与革命先辈“跨时空对话”和《兵圣孙武》动画呈现,将抽象历史与思想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场景,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沉浸共情,激发探索欲,使思政课成为“受欢迎的必修课”。这种体验不仅传递知识,更实现价值浸润与情感共鸣,推动红色基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达成思政教育根本目标。
(三)智能驱动师资进化,重塑思政教学范式。
通过智能教学平台的系统培训,我校教师全面掌握了建课、知识图谱构建与AI应用等核心技能,有助于厘清教学逻辑、发现教学痛点,有效弥合了“想用却不会用”的技术鸿沟,为基于数据的学情分析与个性化辅导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以“AI+思政”大赛为契机,教师不断深化技术与内容的融合,显著提升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四)创新铸就品牌高地,显著提升社会声誉。
通过成功举办教师培训、开发《兵圣孙武》系列成熟作品,并在高级别“AI+思政”大赛中获奖,我校在“智慧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方面已走在领域前列,占据品牌制高点。相关荣誉经媒体报道,有力向社会传递出学校“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教学一流”的正面形象,显著增强吸引力,为吸纳优质生源与优秀教师、提升整体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五、经验总结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的实践表明,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引擎。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技术赋能、文化润心、师资强基”的育人新路,为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人:基础教学部